2019年5月4日 星期六

煙囪啟示錄

以為是在講六輕,但談論更多的是後勁、林園、大林蒲、大社。老實說《煙囪之島》不好讀,卻十分重要和有收穫,讀的過程也想起了二年級做的政治經濟學期末報告,當時看的一些石化產業文獻,現在都可以連起來了。

開場春山出版的創辦人小瑞說,她一直在思考,要怎麼在一本書裡呈現時間──台灣人與石化產業共存的兩萬個日子。接著何榮幸簡單介紹了報導者的由來,便接棒給這本書的作者之一房慧真,介紹後勁反五輕運動。下一位講者邱毓斌老師,在自立晚報實習期間到後勁去採訪,發現抗爭比報導還有意思,野百合運動後便和社團成員到當地駐點。講座最後再由何榮幸分享六輕調查報導的製作,包含科學家的研究、抵抗深喉嚨的誘惑等過程。

印象深刻的QA:

在報導中要如何拿捏理性與感性?
人物描繪是好看、引人入勝的,但不能只有故事,這樣對改善結構沒有幫助。

像報導者這樣的長篇幅文章固然重要,但要如何讓無感的人有興趣?
(1)會利用mini reporter、新聞遊戲、動畫、衛星雲圖等不同的多媒體形式來呈現新聞內容。
(2)房慧真分享她寫完新屋報導後,收到一封國小老師的來信。老師帶著學生讀完六七千字的報導,讓他們藉由繪畫或寫信表達心得,並帶大家參觀消防局。後來房也把這些溫暖回饋給罹難者家屬。
(3)採真人圖書館的模式,面對面的交流。

邱毓斌老師說,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不是非得要二選一,而是我們要選擇剝削環境還是永續發展的經濟發展。

邱花妹老師說,有環工系的學生跑來修我的環境社會學,他很訝異地跟我說,我以為合法就是沒有汙染。讓我想起書裡的一句話:「誰為汙染設定限制,誰就是在贊成汙染。」

已經很久沒有這麼有意思的夜晚了,除了見到許多偶像外,在這些對話裡頭,我也得到了一些力量。希望我也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,為台灣做點什麼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