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

記印尼跨國影像座談

早上在南藝聽完Yopie和Rangga介紹他們在印尼做的社區影像,非常酷!!尤其喜歡其中一支影片,片頭就很有意思,是紙飛機的逐格動畫,航行在社區的巷弄間,而這些經過的地方都有可能因為後來蓋了機場,失去現有的模樣,正片開始則是由影像工作者先訪問村民贊不贊成蓋機場?為什麼?然後把攝影機交給回答問題的人,再由他去訪問下一個村民,相機變成了傳遞訊息的接力棒!後來學長也補充這部片讓他想到了尚胡許的《夏日紀事》,建議從不同時間點再詢問居民同樣的問題,或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。

就像老師說的,他們做的社區影像就像是一個社區「媒體」,可能也跟Yopie和Rangga從傳播學院新聞系出身有關,透過工作坊、鄉村影像節、村民電視台,這些種種行動變成了一個聚攏居民的媒介,也是他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的初衷──喚起印尼人們相互團結合作的凝聚力。

後來和朋友播放了在國小培力的小學生影片,他們則回應現在的年輕人肯進入學校去做培力,而不是只埋首於自己的創作,這精神十分可貴,但其實我也是領學校薪水,內心覺得他們自掏腰包在社區紮根十年才讓人非常敬佩啊!!!

晚上的場次則是到中西區和社區影像的學員對話,座談的最後,我問了一個這兩年在當助教時不斷困擾我的問題:「雖然知道美學沒有所謂的好壞標準,但要如何給予建議和指導,才不會影響學員自身的風格?」Yopie回答說,他們進入社區時,並不會把自己定位成老師,而是相互學習的朋友,所以基本上會先以村民的意見為主。

騎回家的時候,我在想這個問題並不會只發生在社區影像,像YY之前也說過作為一個指導老師究竟要負學生作品多少的責任?而DMZ和Ella的合作也讓我產生了類似的疑惑,身為製片的我給了影片上的建議,但因為兩人的個性十分不同,導致Ella在吸收我的建議後,「可能」失去了原本她的風格。

但我又思考,會不會是我想太多,把整件事搞複雜了呢?被給予意見的人真的有那麼容易受到影響嗎?像我雖然很愛問朋友的建議,可是又不是那麼常常會聽進去(粉欠揍),而作品的風格或作品本身重要嗎?重點不是那個「過程(例如長出不一樣的觀點或視角看待社區)」以及為什麼想拍片的動機嗎?(天啊我居然忘記我在中秋節就是這樣回Ella的訊息的)

不過還是回到主題以及我覺得很珍貴的一點是,進入紀錄所之後,我才學習到影像的出路並不是只有創作,還有許許多多的可能性。

#還很凌亂的一些雜記但先寫下來

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

充滿負能量的九月

最後一堂課結束的時候,並沒有當初預想的感動,只有一種啊總算可以脫離這裡了的心情,回家的路上越想越納悶,差點哭了出來,即使下課後去吃了爭鮮,想好好鼓勵一下這幾個月來辛苦的自己,卻還是只有種填飽肚子的例行公事感,原以為是連日睡眠不足導致,所以到家後立刻躺在床上補眠,但直到晚餐時刻,心情依舊覺得差勁,索性出去散步買點甜食,邊吃邊配著綜藝節目,看著看著總算暫時放下了那些令人不快的因子。

但究竟在難過什麼呢?

首先,不得不承認在整個對口的過程中,我並沒有感到很愉快,甚至默默決定未來再也不跟對方合作,因為反反覆覆的做事態度(薪支、上課時間、開會時間),都讓我有種不被尊重的感覺,而且一件事總要詢問好幾次才能得到答案,這些情緒和觀感是會累積的。

而課程方面,與學員相處大致上並沒有什麼問題,雖然有時候面對他們的言語,還是會一時不知道如何反應,但大多仍以鼓勵對方作為解決的方式,後續大家的反應和回饋也都不錯。只是課堂上的學習在實作過程中究竟可以發揮多少效用呢?在看到大家的稿件後,我其實感到有點失望,那個失望來自於,我是不是教學失敗?是不是講得不夠清楚,以至於他們無法理解?但我也明白,以初次嘗試而言,這樣的稿件狀況算是很正常。我想起以前國小的時候,每週都要寫閱讀學習單,其中有一欄是故事摘要,我總是寫了非常多字,因為我不知道要如何簡化故事,直到某一天寫拇指姑娘,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可以簡短的交待情節,老師後來在紙上寫了大大的五個字:「你終於開竅了!」,所以我非常相信文字是需要時間以及練習的。

不過有另一部分的失望是來自於,學員直接擷取了網路上的文章,有種敷衍了事感,以及有時候上課和大家聊聊遇到的問題,卻因為是分組作業,學員會說組長做就好,我只是來混的,並沒有想要學習的心態。這讓我十分疑惑,那為什麼要來報名這個課程呢?(然而這個問題第一堂課就和大家聊過了,每個人都說是有興趣才來的)

我和主辦都有個課程目標的共識,覺得喚起大家的社區意識比習得技術來得重要,只可惜到最後,我認為並沒有帶領同學們達到這樣的效果。無論是隆田、中西區、這次的教學經驗,都讓我感覺自己並不是一個會引導他人的人(當然可能需要經驗),而接二連三的工作,也讓我感到很疲憊,無論是在教學的準備上,還是人與人的相處上。

這一陣子我發現自己成為了一個時常向他人抱怨的人,或是在與人對話時會很明顯地表露自己不悅的情緒(很可能對方並不是那個讓你生氣的人),所以我不是很喜歡現在的自己。還有一點焦慮是,教學時經常會以過去的經驗作為一套準則,但其實知道這樣的美學並不全然適合社區,很怕自己會變成一個自以為是的人,才會說尊重大家的想法,但事實上對於無法說服他人感到有些挫折,以及覺得要突破同溫層真的好難。

明明就是喜歡社區、喜歡與人接觸,所以才接了這些工作,到底為什麼現在會變得如此抗拒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