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

水逆之後:我把認識的邊界鬆動了一點

想著要安排什麼實習還是換宿或看多少書和電影,然而卻已經來到暑假尾聲,蠻想念前期悠悠耍廢的日子,但也很喜歡最近的挑戰與反思。

三次的台北行,見了一些想念的人,確實是蠻不捨的,剛好幾個重要的朋友都選擇在今年出國了,替他們開心,但我也還在適應沒有他們的日子。去了熟悉的行天宮站,求到一枚中吉籤,順道看了想看的展覽,喜歡一個人在北美館裡走啊走,隨興坐在地上看影片,也獲得了對日後影展的一些想像和靈感。然後在久違的在西門町看了楊德昌,看完一一心情久久無法平復,啜泣走到捷運站,有時候會覺得回到學生身分的自己蠻狡猾的,但我也是賭上了幾年的光陰和兩年來的工資啊,雖然口袋會變得一無所有(好哀傷),希望至少成為個心靈富足的人。

接著是樂生,一開始是在光芒影展看了戀戀銅鑼燒(哭到不行),回家後上網查詢台灣漢生病的情形,因而對樂生產生好奇(同時對大學四年生活在台北的我感到質疑),看到寒假工作坊的網宣便報名參加了,文物修復及典藏的課程很有趣,剛好與所學也有些連結,印象深刻的是整理到一位醫生的筆記本,裡頭除了醫學名詞與會議筆記,偶爾會有一兩句心情小語,讓我理解到這個人不只是樂生療養院的醫生,同時是名小孩的父親、太太的老公,所以後來在院民訪調時,我也希望自己不要輕易將院民扁平化,想更加了解這個「人」的興趣是什麼,於是和文智阿伯一起喝茶,也與文章阿伯唱了幾首歌(我的台語還是一樣破),聽了秀治阿姨和金國阿伯的愛情故事。

而這次暑假的工作坊主題是影像與敘說,放了塭仔邊和大家一起分享,放映前一晚,我和容瑄一起討論QA(因為我們都屬於在台上會很緊張的類型),看到容瑄在苦惱影片引言,宛蓉希望我們想想初衷:樂生有很多影片,這些問題別人回答也可以,但為什麼要找立婷的來放?然後我想起顧玉玲上課時說的:「組織工作不是幫助弱勢的人,而是讓有興趣的人有事做。」隔天映後雖然還是緊張,不過我覺得已經比期末評鑑和女性影展時的狀態好多了,而且這次訪談時也可以比較自在地和阿伯阿姨們聊天,好像見識到自己的改變,也喜歡和大家一起吃飯,無論是討論議題還是訴說心得,也提醒往後的自己,在面對許多議題和與人接觸時都要更加謙卑,感謝樂生給了我一次成長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