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3月5日 星期五

情緒初心者

循著上次的結論,這次諮商時我告訴心理師,我似乎連察覺現階段的情緒都有困難,以至於難以同理小時候的自己。於是我講述一個近期莫名哭泣的情境,接著心理師拿起牌卡請我挑選當時感覺到的情緒,結果桌面上的空間竟被我各式各樣的情緒給占滿了,除了驚訝情緒可以分得如此細緻,也對自己內心小劇場的複雜性感到陌生。心理師問,檯面上有哪個情緒的出現讓我覺得驚訝嗎?思考後我指向「愛」那張卡片,愛是一種情緒嗎?

然後我們開始討論事件爆發前、衝突當下、以及事後我的情緒分別有哪些,從最初的緊張、擔心,到途中從驚嚇轉為尷尬,最後帶點不知所措、懊惱、可惜和傷心。情緒有著階段性的轉變,而討論為什麼有這些感受也很重要。「如果我能力再強一點,衝突就不會發生。」、「可是我也已經盡力照著指示在幫忙。」我一面自責也一面感到委屈,同時意識到那個矛盾的自己。雖然當下我的腦袋還搞不太清楚怎麼回事,身體的反應卻十分直接,正是因為承受了這麼複雜多元的情緒變化,眼淚才會不由自主地滑落啊。

後來我們又聊到在關係中,我總是一面抱持某種期待,一面又告訴自己不能太貪心,我並沒有端出真正的自己。然而為什麼要害怕對方不開心呢?不開心就會轉身離開嗎?我害怕對方離開嗎?可是比起離開,我似乎更在意他當下開不開心,但他的情緒並不是我能控制的呀,我總是把這個責任攬在身上。

諮商尾聲檯面上只留下「壓抑」和「愛」兩張卡片,「我發現妳有很強大愛的能量耶,無論是愛人或愛自己。妳有愛自己吧?」「有吧,不然我也不會來諮商了。」雖然日後面對類似情況時,我可能依然會感到傷心,但是認識情緒後才能知道如何照顧自己,這是一個跟自己變熟的練習。

後記:諮商當晚跟男友視訊時又哭了,覺得最近的自己可能是用玻璃做的,但還是有一點一滴緩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,也提醒自己要拿掉預設立場的濾鏡。前陣子看完《愛在大都會》,對於主角的不坦率感到不耐,結果自己也是這樣的人啊,好的,這也是一個新的認識呢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